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書評:《哥倫布大交換》The Columbian Exchange: biological and culture consequences of 1492

哥倫布大交換
The Columbian Exchange: biological and culture consequences of 1492, 30th anniversary edition


作者: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

  曾幾何時,距離克羅斯比這本巨作的問世竟然已有四十個年頭,在這本歷史近乎我個人生命經驗兩倍長度的小書中,史學家克羅斯比所談的是一個早被今日史家與歷史學系學生們視為常識的概念:「以哥倫布為代表的歐洲探險家們不只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他們同時也作為新舊世界物種與文化傳播的媒介。」在這場以「大發現」為名的時代劇背後,那些隨著大帆船(Carrack)而來的舊世界動植物相將永遠改變美洲原有的樣貌,當中的某些甚至更成了美洲原住民大幅減少的幫兇:除了那些踏上新大陸的歐洲人以外,對美洲世界影響最深者,則非疾病莫屬。長久以來史學界對於美洲文明消亡的成因莫衷一是,然而在克羅斯比寫作此書的時候,史學界的主流卻是將其歸咎於殖民者船堅炮利下的暴虐政策與美洲文明對於外來入侵者的恐懼心態。與此不同的是,克羅斯比則運用了今日所謂環境史的角度來書寫,在書中引用了大量西班牙傳教士與探險者們的文獻來描繪這段先前不為人所熟悉的歷史,一改這個原本耳熟能詳的故事面貌。除了西班牙或其他歐洲人殖民者別有居心的征服外,諸如天花等具有強烈傳染性的瘟疫也扮演了關鍵的角色-正是這些歐洲來的微小病菌替「偉大」的征服者們鋪好了道路,也正是這些疾病讓那些一度「偉大」的美洲文明帝國在沒有抗體的狀況下旋踵及亡。

  那麼甚麼東西被「交換」過來呢?在克羅斯比筆下,那些被「交換」到舊世界的新世界生物中最重要的是糧食作物與性病式梅毒。前者在馬鈴薯、番薯、玉米這三種作物的領軍之下替歐亞舊世界養活了無數的人口;而後者則使人們在享受魚水之歡時還得提心吊膽。克氏刻意誇大了梅毒的重要性,他在三十周年再版的序文中曾以自嘲的口吻如此解釋:「我之所以把它(梅毒)奉為要角,是因為看到這麼多疾病跨海西去,卻不見任何東來回敬,老覺得哪裡不太對勁。我就像過去好幾代地理學家一般,他們在庫克船長證明其實不然之前,一職堅信在極遠、極遠的南方,必定對稱著某塊大陸,一塊稱作澳大利斯的未知之地,巨大到可以平衡歐亞、非、美洲三大陸所有加起來的面積。…那些地理學家錯了,我也錯了。」而由此例我們並不難看出,本書雖然提名為哥倫布大交換,然而受限於作者當時的寫作環境與研究成果,書中所仍多著墨於舊世界對新世界的負面影響:新世界的生物豐富了舊世界的認知,當中幾種植物更成為今日世界上多數人的主食,反之舊世界的動植物卻連將他們攜帶過去的人類一同,大幅削減、同質化了美洲原有的生物相;梅毒(關於它的起源至今仍廣為爭論)雖然也替舊世界的人們帶來損失,但同那些發生在美洲原住民身上的驚人災難相比似乎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本書的最後,克羅斯比站在環境史的角度有些悲觀的認為:生態的基因因而在這場不均等的「大交換」下愈形枯竭,「我們為了眼前的方便,而劫掠了未來。」

  從今天的眼光來看,克羅斯比的這本經典之作無疑地富有啟發性,即便有些觀念在今日稍嫌過時,依舊瑕不掩瑜,它刺激了無數歷史學家們投入環境史、殖民史以及(也許多少有些意外的)全球史研究。雖然這本書主要是在處理新舊世界的交互影響-又特別是歐洲與美洲之間,但它在某種程度上也引出了另外一個關鍵的歷史問題:即何以新舊世界諸多文明接觸的結果,會是歐洲而非美洲或其他文明稱霸世界?克羅斯比並沒有在本書中討論這個問題,但它或多或少也間接替回答此一問題開創了重要的解釋面向。沒有克羅斯比精彩的創見,我想我們可能就不會那麼早看到賈德‧戴蒙完成他那著名的《槍炮、病菌與鋼鐵》,而我們對於今日世界的認識,恐怕也將單調乏味許多。

後記:
  作為歷史學系的學生,我可以說是相當晚才拜讀此一大作。我在高中時期就已讀過《槍砲、病菌與鋼鐵》,很不幸地在當時自己粗鄙與狹隘的歷史認識下,只覺得該書艱澀難讀;也許這或多或少影響了我遲至現在才讀《哥倫布大交換》(也因此我必須要感謝黎冠忠同學在一次逛書街的場合下有意或無意的推坑)。與《歐洲的誕生:神話、理念、現實》一書相反,閱讀這本書的經驗是愉快的,作者立論淺顯易懂,且在譯者文筆的幫助下,此書讀起來便有如行雲流水般的順暢,使得這本書非常適合作為接觸世界歷史的入門書籍(雖然仍有一些讓人很難不去注意到的基本疏漏,例如在本書第32到35頁這短短的篇幅間,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年份忽而是1492年,忽而是1892年,甚至1942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嗨囉您好,很高興您能在我的blog內發表意見,我很期待與您進行意見交換與心得分享,也相信您會遵守良好的網路禮儀。